课程定位与课程内容
课程定位
通过建筑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课程作业的训练,初步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的设计与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对建筑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建筑形体与空间的创新设计能力,为进入后续的建筑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
授课对象:建筑学专业一年级学生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 I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培养学生了解建筑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②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计与表达基本原理。③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建筑形态构成和形态美学理论。
能力目标:①通过掌握建筑学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②通过教学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建筑构思表达能力。③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素质目标:①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专业授课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学习、生活态度。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培养专业性格和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团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手段
(1)传统课堂讲述——板书:营造教与学的课堂情境,达到“师生一体”的教学状态,讲、写、画、问与听、记、思、达
(2)设计指导——动手示范
(3) 范例解析——多媒体:在认识建筑的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对唐(公元857年)建筑佛光寺大殿的解析,发挥图片直观准确的优点。
(4)线上理论学习-课程网站
(5)课外学习答疑——微信
教学设计

课程教材
自编教材《建筑设计初步》罗文媛 王少飞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建筑初步》田学哲 主编 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成果
(1)课程作业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中获得优秀奖(最高奖)。
(2)课程教改成果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课程建设成果在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2019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学研讨会(郑州)进行过交流宣讲,得到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和本科审核评估专家的肯定,为教育评估的优秀通过、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设立、服务于我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4)课程建设与时俱进,与国内外高校保持持续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
建筑设计基础课原名“建筑初步”,自1988年建筑学专业招生以来已连续开设33年。现在每年开课学生共4个班140多人。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试点课程,2006年结题,获“国内先进”的评价。
2007年建筑设计基础课被列为“山东省基础学科资助课程“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
2014年建筑设计基础课立项成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已结题)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课程特色
运用最先进的建筑基础教育理论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包含基础建筑理论与技法和建筑创新思维设计两个部分。
基础建筑理论与技法部分的教学任务是搭建专业知识基本框架,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内容;结合当今数字设计和模拟技术,对基本专业技法训练进行梳理,注重建筑构思表达技法和对建筑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格。
建筑创新思维设计部分紧紧围绕 建筑”本体设计,以学生动手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专业思维模式,发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创新设计动力,训练学生能够理解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形体、空间、设计”三个紧密相关,层层递进的三个教学环节完成建筑创新设计能力和工作方法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