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研究生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明确学业方向、增强集体凝聚力,9月1日至11日,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通过集中开展新生见面会、素质拓展活动、主题讲座等一系列研究生新生入学活动。从思想引领到实践互动,从科研讲解到能力赋能,系列活动以多元形式为新生搭建融入平台、夯实成长基础,点亮研究生新生学术探索与个人发展道路上的“研”途星光。
开学第一课:搭建沟通桥梁,明确发展方向。9月2日,学院领导班子与各学科带头人与2025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为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学院党委书记吕楠寄语全体研究生新生,期待全体新生以此次入学教育为起点,在建筑的学术沃土中坚定信仰、深耕专业,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建设事业中;党委副书记王中帅从日常管理规范与学术活动参与等方面提出要求,鼓励新生积极投身科研竞赛与学术活动。此次开学第一课,既彰显了学院关怀的温度,又带来了学术指导的深度,助力新生在交流中明晰方向,在思考中规划成长。

培养方案与选课指导:明晰培养规范,筑牢学习根基。为帮助新生精准把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与科研要求,副院长张洪恩以“研究生培养过程及管理”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从培养目标定位到全流程任务拆解,为新生厘清学业规划的核心脉络。张洪恩教授明确研究生阶段“学术能力提升、科研思维塑造、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聚焦“课程学习—科研实践—中期考核—论文开题—成果答辩”五大核心环节,细化关键要求,为新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此外,学院教科研办公室徐艳芳老师还介绍了选课方案、导师选择等重要事项,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与操作规范。此次指导既为新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业“时间表”与“路线图”,也彰显了学院为新生学业护航的细致考量,帮助新生更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节奏,为学术成长筑牢基础。

素质拓展活动:打破隔阂坚冰,激发青春活力。为助力2025级新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进一步增强集体凝聚力、归属感,学院在市北校区南院篮球场开展“凝心聚力,筑梦未来”主题研究生新生素质拓展活动。活动以“破冰”环节拉开序幕,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十支队伍,设置了“同心鼓”“不倒森林”“能量传递”“飞盘九宫格”“极速60秒”等趣味项目,现场欢笑声与讨论声交织。从体力比拼到脑力较量,从单人发力到集体攻坚,整场活动在集体挑战的高潮中落下帷幕,不仅让新生收获了友谊,更锤炼了团队协作的意识、激发了奋勇拼搏的活力,通过轻松活泼的互动体验,引导新生在融洽欢快的氛围中开启研究生生活。

科研专题讲座:赋能学术实践,培养创新思维。为帮助研究生新生快速转变学习思维、树立严谨学术态度、掌握专业科研方法,9月2日至9月12日,学院邀请多位教授、专家开展多场科研专题讲座,为新生学术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青年泰山”姚万祥教授以“科研方向凝练及思路创新”为主题,分享自身科研心得与论文撰写思路,化身“学术引路人”,内容生动详实,干货满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者彭振教授以“青年博士谈科研及论文写作”为主题,提炼选题“小切口深挖掘”的实用技巧,简化论文框架搭建的逻辑思路,帮助新生降低科研入门难度;图书馆贾芳华老师聚焦图书馆资源利用,介绍中文核心数据库精准检索、外文文献获取渠道,指导新生高效借助资源支撑研究;校外硕士生导师李晓静围绕“设计思维重塑和能力进阶”,通过简短案例对比,点出传统设计思维的局限,引导新生建立“问题导向、用户中心”的创新设计理念。专题讲座内容精炼、针对性强,从科研方法、资源利用、思维提升三个层面为新生赋能,为新生顺利开启研究生阶段的学业生涯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此次研究生新生专题入学教育,以思想引领开篇,以专业规划为基,以学术指导与资源保障为翼,有效解答了研究生新生初入校园之际在学业规划与科研实践中的困惑,为学院2025级硕士新生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蓝图。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耕育人领域,优化培养模式、强化科研资源保障,聚焦建筑领域人才培养需求,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贡献力量。(撰稿:郑润琪、李祥熙;审核:王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