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青"践"初心 筑梦山河:这个暑假,建院青年用脚步为祖国大地作序

发布人:杨霈宣   发布时间:2025-08-26   点击:  

2025年暑假,在校团委指导下,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注重突出实践育人特色,把实践类活动扁平化、项目化、品牌化运作,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构建树观念、知实践、强技能、盯目标、出成效五级上升培养体系,综合运用“三下乡”“返家乡”“青鸟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各类实践竞赛等载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闪闪发光。

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中,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共组建实践团队56支,其中团中央专项23支,山东省专项1支,共479人名本科生、研究生,24名指导教师参与其中,调研足迹遍及山东、浙江、吉林、新疆、内蒙古、安徽、贵州和陕西等地,与石河子市老街街道、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有序有效完成了暑期实践任务。

一、红心映山河,薪火照征程

汲取红色力量,点亮信仰之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星火接力·筑梦井冈”实践团队再度与革命圣地重逢。团队围绕“红星闪闪照我行——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主题夜景设计与改造”课题,通过祭奠英烈等学习红色文化,提取红色基因,调研测绘基地,掌握现状问题。发挥专业特长与技术优势,原创设计红色文化夜景灯光装置;规划沉浸式红色文化夜游体验;同时对基地现有的室外灯具与构筑物进行改造,解决了基地灯光装置缺乏、夜间室外红色文化普及较少的问题,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为井冈山红色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1“星火接力筑梦井冈”实践团

“青禾筑乡”实践团入选“传承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团队循着历史的辙印,走进大包干纪念馆,探访沈浩事迹。实践团深入生产基地与农产品直播平台,了解“农业+工业+电商”三产融合模式。实践团以创新思维谋划大数据平台搭建,用数字技术雕琢特色IP,力求将“小岗村新模式”化作可复制推广的璀璨样本,让小岗情如春风化雨,润泽乡村大地,共赴共同富裕的美好征程。

2“青禾筑乡”实践团

“黔境筑梦,智绘城光”实践团、“青禾筑乡 黔锋新程”实践团入选“青春长征”专项活动。实践团围绕“让长征记忆走出贵州”这一主题,跨越1787公里踏上追寻红色根脉的征程。“青禾筑乡 黔锋新程”实践团探索将红色基因转化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效模式,助力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贵州红色资源活化及乡村振兴实践贡献青春力量。“黔境筑梦,智绘城光”实践团围绕“让长征记忆走出贵州”这一主题,发挥团队专业优势,通过Sketch Up建模打造体现长征精神内涵的景观装置,以实境课堂筑牢党史教育,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思想打下坚定基础。

3“黔境筑梦,智绘城光”实践团

4“青禾筑乡 黔锋新程”实践活动队

“筑梦乡建”实践团、“青禾筑乡”实践团成功入选吉林专项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依托当地红色资源“拾遗承薪继”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建筑学专业优势,运用SU建模与PS场景合成技术,创新设计适老化改造方案,并在互动展区融入怀旧元素,让红色历史与民族文化更贴近老年观众需求。团队以精细化设计助力博物馆成为全龄友好的文化空间,践行青年在红色传承与老龄友好社会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5“青筑吉林·寻光踏梦”实践团

6“绘吉林风光,展青春画卷”思想宣传实践团

二、青春赴边疆,调研献策行

发挥专业优势,赋能地方发展。“留‘籽’行动点亮伊犁”实践团深入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团依托专业优势,聚焦社区发展实际需求,第一时间深入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期间,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触摸历史建筑以感知文化脉络,与当地各族群众交流以收集社情民意,同时运用专业设备捕捉区域光影信息,为后续空间优化设计、助力夜游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7留“籽”行动 点亮伊犁实践团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兵团事业发展背景下,“筑梦之光”实践团入选“‘卫国戍边兵团行’兵团专项”。实践团队走访团结路社区和幸福路步行街,了解社区情况与商业发展优劣。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用仪器测绘建筑,调查街巷状况,开展问卷访谈,收集老街改造资料,从民生视角挖掘需求。

8“筑梦之光”实践团

“筑梦之光”团队赴鄂尔多斯开展实践。团队先后走访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俏葫芦非遗工坊及水岸花园社区等,在感受地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调研基层社区发展与民生服务,多维度了解当地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成果。调研皇赏粮旅游文化公司时,团队针对其文旅项目夜间吸引力不足、文化元素彰显不充分等问题,量身定制夜游灯光设计方案。该方案为提升“暖城”品牌夜间魅力、激活文旅消费关键,助力乡村文旅发展,推动区域公共品牌整合传播,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意力量。

9“筑梦之光”实践团

三、服务进基层,温暖传万家

播撒知识火种,锤炼青春担当。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星火接力筑梦井冈”实践团队赴井冈山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团队先深入社区村落,通过对接村委会、入户走访、问卷调查,掌握居民普通话接受度,分析方言与普通话差异,据此制定教学和宣传方案,筹备学习资料,明确后续工作方向。活动既助村民提升沟通能力,也让学子坚定服务基层信念。

10“星火接力筑梦井冈”实践团队

“筑梦之光”实践团队赴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中学,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支教与调研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建筑学专业优势,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活动以“知识讲堂”为核心载体,结合互动性强的手工实验教学,面向苏村镇中学学生开展了生动有趣的建筑知识普及活动。团队同步开展了扎实深入的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当地教育发展现状及学生实际需求,亲身感受沂蒙革命老区的风土人情与社会变迁。

11"筑梦之光"志愿服务团

四、文脉续千年,雅韵润心田

“青禾筑乡 鲁韵新声”实践团紧扣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及山东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部署。实践团在济南探访山东省文化馆与博物馆,系统梳理齐鲁文化中非遗传承与红色基因的融合脉络,深化对区域文化多元内涵的认知。在曲阜,实践团走访三孔、尼山圣境及高校场馆,深入感悟儒家文化核心理念,探究其与红色文化在价值追求上的内在契合,明晰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的时代共鸣点。通过进社区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实践团推动儒家文化精华与红色文化精神下沉基层,既激活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又强化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凝聚青年力量,助力构建兼具历史底蕴与时代特色的齐鲁文化新生态。

12“青禾筑乡 鲁韵新声”实践团

五、践行绿色梦,共护山河青

青春在奋斗中成长,梦想在奋斗中实现。为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5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的号召,学院“筑梦之光”实践团、“黄金水道,绿色未来”实践团分别奔赴新疆石河子、湖北省武汉市,实地开展调研。“绿色长征”实践队开展锁边工程综合治理调研,聚焦沙漠化现状与防沙治漠任务,通过查看草方格固沙、灌木栽植区域,走访治沙站了解科技治沙应用,与居民交流民生影响,走进屯垦博物馆挖掘文化传承,从当地荒漠化防治中汲取经验。“黄金水道,绿色未来”团队走访戴家湖劳模公园、武钢相关场所、红坊创意设计中心等,调研工业遗产保护、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考察青山江滩土壤污染情况,计划梳理创新路径形成报告传播经验。两支团队均致力于为生态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13“筑梦之光”实践团

图 14“黄金水道,绿色未来”实践团

六、青春助乡兴,实干绘新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筑梦之光,匠心织乡”实践团来到浙江嘉兴山塘村,在山塘老街展开细致的实地调研,在钵子书馆沉浸式体验当地民俗风情,在街巷路口听取居民游客的真切想法,旨在为山塘村老街整体更新建言献策。团队在充分进行调研、精准对接地方需求后,结合专业所学,提出闲置空间利用、标识系统更新、夜景装置完善三个方面的全域氛围感提升策略,以创新理念激活老街生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 15 筑梦之光,匠心织乡”实践团

奋进步履过山亭,知行传习焕新晴。“绘心筑境”实践团、“绘筑山亭”实践团、“青梧筑梦”实践团深入基层,在山亭区洪门村,以新生艺术传播美丽乡村。实践团聚焦洪门村特色葡萄产业,深入探访村民生态,系统梳理洪门村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田园景观等文旅资源类型,挖掘其“葡萄藤架下的田园慢生活”特色,明确“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的宣传定位;提出新媒体传播、主题IP塑造等优化策略;结合短视频创作、文创设计等实践案例,探索“高校+乡村”联动宣传模式,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文旅推广路径。

16“绘筑山亭”精神宣传队

17“绘心筑境”实践团队

18“青梧筑梦”实践团

烈日炎炎,青春如诗。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坚守“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的理念,以党建为指引、团建为桥梁,持续为青年学子搭建成长平台,提供广阔实践舞台。接下来,学院将继续引领学生用实干担当回应时代召唤,让青春的光芒在国家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交相辉映,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绚丽之花!(撰稿:张宇、芦昱含;审核:王中帅)


版权所有@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邮编:266033     鲁ICP备20100113号

地址:中国青岛市市北区抚顺路11号   学院办公室建筑馆301室:0532-85071227   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筑馆312室:0532-850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