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子深入小岗村探寻“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布人:杨霈宣   发布时间:2025-08-12   点击:  

为传承小岗精神,探索乡村振兴创新模式,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青禾筑乡”实践团在今年暑假期间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朱一荣老师的带领下,团队聚焦“农文旅+”新业态发展,深入调研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振兴密码。

追溯小岗精神根基,锚定乡村振兴方向。在大包干纪念馆,泛黄的契约书与鲜红的手印无声诉说着“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史诗。实践团通过历史实物与影像资料重温了“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划时代的改革宣言。团队队长菅子彤在实践启动仪式上表示:“我们将传承小岗基因,探索‘数字乡村’‘共享农庄’等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团队成员还专程拜访“大包干”亲历者严金昌老人,听他讲述当年按下红手印的历史抉择,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感悟改革精神的当代价值。

躬行实践兴农路径,探索乡村致富方法。田间地头成为实践的第二课堂。成员们踩着晨露深入农田,在草叶划破手套、汗水浸透衣衫的劳作中,切身体会“丰产先保苗”的农耕智慧。在“当年农家”遗址,斑驳的土墙与包浆的农具见证着岁月变迁,成员们通过参与“十八枚红手印”场景复原,将红色记忆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资源。走进盼盼食品生产基地与农产品直播平台,团队系统调研了“农业奠基、工业增值、电商拓市”的三产融合链条,记录下“以工促农”的现代产业实践。在盼盼生产基地与农产品直播平台,实践团成员深度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实践。

小岗村党委李文琪主任向团队展示了“农文旅+”的创新实践:通过“引才政策+本土培育”吸引青年创客,打造“红色研学+生态采摘”“非遗体验+田园民宿”等融合业态。实践团成员走近葡萄园,饱满的果实挂满藤架,体验采摘的快乐。既丰富了旅游业态,又拓宽了农产品销路,推动乡村经济从“单点收益”向“多点开花”转变。

此次实践让青年学子深刻体悟到小岗精神的时代内涵,见证了“农文旅+”新业态激活乡村发展的创新路径。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梳理小岗村三产融合经验,通过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播与产业推广,为“村村有特色、户户能增收”的乡村振兴图景注入数字动能。撰稿:王文卿、菅子彤;审核:王中帅)


版权所有@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邮编:266033     鲁ICP备20100113号

地址:中国青岛市市北区抚顺路11号   学院办公室建筑馆301室:0532-85071227   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筑馆312室:0532-850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