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九点,以“进化的多态城市——共享的垂直城市设计”为主题的2017国际联合设计工作营系列学术讲座在我校市北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来自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教授Dewancker Bart Julien、Ai设计事务所中国区总监虞稚哲、CallisionRTKL副总裁李筌浤、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王震铭担任此次讲座主讲,讲座由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美国总部亚洲区负责人杜鹏博士主持,建筑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讲座。
首先由Bart教授带来的《The landscape of post-industrial Era Cities》演讲主要从规划方面来对垂直城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了解了前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建筑表现发展及中国与日本欧洲各国的差异,表明可能处于工业时代的我们正向后工业时代过渡,未工业化的与工业化的地区,区片的变化十分明显。之后,虞稚哲女士的《理想城市》为我们介绍了不同的超高层建筑的案例以及理想城市如何通过超高层建筑体现建筑在城市中作为一种精神灵魂的存在,强调了基础设施对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强调理想城市需要有连接性,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要精美且富有差异的造型使建筑轻盈落地。她强调说,超高层建筑给人的感受不是理想城市的感受,其本身不是环保的所以应从材料等方面考虑,其在结构上要适应环境。李筌浤副总裁《From unseen to iconic》演讲主要以国外的视角为我们进行讲解了超高层建筑,从高度与尺度、无形的逻辑规划驱动设计、“隐藏”的当地文化和地理元素启发设计三个方面阐述高层建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王震铭总建筑师《不同语言下不同的形式》演讲从文化的地标、核心的文脉和特色的地域三方面为我们讲述了超高层的地标及精神引领作用,解说了超高层建筑与天际线的关系及与地理环境怎样进行更好的融合。
四位主讲人演讲完毕之后进行的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提出“为什么在日本很多城市看不到标志的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是否考虑利用海洋、地下”等问题。Bart教授解答道,日本的地震频发且机场离市中心并不适宜建过多高层建筑,强调高层建筑应更多考量与当地文脉结合,呼应城市气候文化与本地特色,虞稚哲则表示中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关注人居活动更有意义,应根据城市需求建造高层建筑,更多考虑运用节能经济的天然资源,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本次讲座拓展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实现了与国际知名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增加了同学们专业知识的积累。此次讲座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高层建筑设计与实践的前沿理念与先进经验,得到了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