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院”,作为青岛近代历史居住建筑,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青岛市城乡规划学会支持和协调下,在徐飞鹏、于红霞、成帅、沈源等老师指导下,建筑学院组织建筑学专业14级学生对青岛大鲍岛片区的里院进行实地测绘,建立图纸档案,完善基础数据库。
据指导老师介绍,目前正在对青岛里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测绘工作,由于里院数量多,历史久远,调研工作量十分庞大,师生们多次前往青岛市城建档案馆和青岛市档案馆查找原始图纸和档案。“广兴里的门洞、栏杆的细节都要在图纸上体现出来,还要特别注意建筑高差的变化。”于红霞在课堂上聆听学生们汇报实测成果,提出修改意见供大家参考。同学们通过卷尺、激光测距仪、多旋翼无人机等设备收集里院数据,通过多次现场测量和草图绘制,最终绘制成了一张张里院图纸。大到屋檐的长度,小到栏杆的尺寸,在图纸上都有清晰标注。为了给后续的里院改造与研究提供依据,本次实测尽量减少误差,其中里院的纹样和图案误差控制在单位毫米范围内。
同时,里院建筑的保护与活化也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让里院这种具有青岛特色的传统居住模式得以发扬,我们除了要关注里院的前世、今生,还要关注它的未来,这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建筑学院师生一直在探讨“后里院”时代,他们选取了四处里院作为改造样本,以期对将来里院改造带来新的启迪。以即墨路上的几处里院为例,学院师生提出了改造为老年公寓“梦想空间”的设想,主要考虑到周边居住的老年人居多,很多老人甚至不愿意搬走,因此为里院注入了老年住宅的概念,同时还可以注入老年大学、诊所等新空间。除了老年人,里院还可以成为年轻人的乐土。另一组学生提出了“青年创业里院”的设想,结合里院最初的设计理念,沿街可以再现底商,结合后期里院原住民间让人留恋的邻里情,巧妙地设计公共厨房、公共娱乐室等,为创业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在社区办公,很多合作模式就是创业者们在食堂吃饭、聊天碰撞出来的,这一点也可以引入到青年创业里院来。”另一组则提出了以“里”想与“院”望为主题的“里院博物馆”的设想,希望设计一个展示里院各个历史时期真实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活”的博物馆。
通过参与青岛里院保护行动,学生们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同学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践行青春使命、彰显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建筑学子的全方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