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91周年,引导青年大学生传承革命文化和革命信仰,8月13日,在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举办的“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青岛理工大学实践团队沿着红军当年的足迹阔步前进,体验红军生活,展现青春风貌。
行军“挑粮小道”,坝上忆苦思甜
伴着井冈山的炎炎烈日,队员们身着红军装,背着枪,扛着弹药箱,走在当年的挑粮小道上,还不忘寻找标记石柱和草药。尽管暑气蒸人,大家依然没有丝毫松懈,通过团结协作、合理分工,青岛理工大学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完成所有任务并顺利到达目的地。
在路程的最后,团队中的男生还主动用担架抬起脚受伤的女生,队员们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精神不减当年。踏着曾经红军的足迹,大家把团结与担当铭记于心,也把不惧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外化于行。
自制“红军餐”,军民鱼水情深
在老乡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家中和乡亲们一起生火做饭,刮鱼鳞、炒鸡蛋、切黄瓜,望着桌上一道道简朴却不失美味的红军菜肴,队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井冈山时期生活条件的艰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那一特殊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
带队老师刘超动情对跟同学们说:“回忆当年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我们如今生活是多么幸福。中国农村的发展,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更不可能会有如今富强的中国。”
品味“革命经典”,角楼之光照亮前方路
午饭后,实践队参观了位于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的八角楼。就是在这一土砖结构的两屋小楼里,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为在当时茫茫黑夜里的中国照亮了革命胜利的道路。队员们望着八角天窗透进来的光线,若有所思。八十多年前,这道光给了老一辈革命家们胜利的希望,而在今天,这束光为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了方向。
体验红军征程路虽然已经走完,但践行井冈山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才刚刚启程。在革命先烈的坚定理想信念的激励与引领下,青岛理工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定将脚踏实地,把思想落实行动,将专业所学付诸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