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到8日,2019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在湖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全国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教育大会。全国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以及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四百多位规划学科专家、学者、教师参加此次会议,围绕“协同规划,创新教育”的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作为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交流盛会,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精心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认真准备参赛作品,共派出朱一荣副院长、刘一光主任、祁丽艳、纪爱华、王琳、徐俊、石峰等7名教师参加本次年会,报送城市设计作业3份、社会调查报告4份,获各类奖项2项。其中,获得社会调查竞赛三等奖1项、城市设计学生竞赛佳作奖1项。

在“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课程作业”中,学院本科四年级学生丁佳艺、尚晓萌、张永婷、黄高流的作品《渔舟何归?夕下唱“挽”——城市化背景下青岛沙子口传统渔村现状问题调研与优化建议 》(指导老师:张洪恩、石峰 、王琳)的作品获得三等奖。该作品以青岛市滨海传统沙子口渔村为研究对象,调查沙子口渔村“三生”空间,解析城市化过程中渔村出现的空间冲突问题,从社会、经济、文化、管理等角度探究其内在成因,通过结合渔民和城市居民对于渔村未来发展需求与意愿,最后提出既能满足当地渔民生产生活需求,又能支撑传统渔村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和更新策略。

在“城市设计课程作业评优”中,学院本科五年级学生仇同斌、江一丹作品《忆溯源,塑墟域——基于文脉延续视角下青岛耐火材料厂地块城市设计》(指导老师:孙旭光、张洪恩、刘敏)获得佳作奖。该作品对青岛遗留的大量有着优秀文化传承的工业遗产进行改造设计,旨在将地方活力复兴与城市文化发展整合,加速推进工业遗产活化改造的市场化,盘活历史文化遗存。设计方案意图做到“忆溯源,塑墟域”,使曾经的历史得以铭记,废弃的空间重新焕发活力,将该区域打造为居有所乐的健康城市,生态优先的海绵城市,科技融入的智慧城市,慢行交通的低碳城市,真正使工业遗产融入现代的生活之中,成为面向广大居民的共享活力空间。

通过参加本次年会,进一步加强了我校城乡规划专业与相关院校的交流,拓展了专业教师的视野,激发了师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热情。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但与国内高水平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学科专业竞赛的参与度。
(撰稿:尚晓萌;审核:高江)